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4月2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濱州市漁業資源保護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新貝,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高文祥、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漁業漁政科副科長高兆明,介紹濱州市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王新貝介紹,漁業資源是十分重要的生態自然資源,依法保護漁業資源,是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工作。實施禁漁期制度,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根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規定,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濱州市所轄海域將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休漁期間,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將組織開展專項捕撈、增殖放流、巡查執法等系列工作。
疏堵結合,助力漁民增收致富。為妥善解決海洋伏季休漁與捕撈漁民生計之間的矛盾,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積極向上爭取伏休期間毛蝦、海蜇專項捕撈許可。去年“毛蝦專捕”漁民增收行動,全市96艘漁船獲毛蝦專捕資格,共捕撈毛蝦1192噸、海蜇2080噸,總交易額29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8%、89%和61%,船均增加收入14萬元,有力促進了漁民增收致富,保障了漁區和諧穩定。今年濱州市專項捕撈申請經省農業農村廳上報至農業農村部,并已公示,濱州市對意向專項捕撈船只進行了摸底,正進行篩查和預審批。
河海聯動,修復海洋生態系統。濱州市高度重視增殖放流工作,不斷推動增殖放流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取得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2019年至2022年,全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累計投入7328.75萬元,共放流23.58億單位水生生物,超額完成省級任務2.6億單位生物量。放流品種為本地品種,其中海水放流品種為中國對蝦、半滑舌鰨、海蜇、梭子蟹;淡水放流品種為鰱鳙魚,鯉魚、草魚。為確保放流真實有效,承擔項目漁業主管部門成立了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驗收組,對承擔實施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進行全程現場驗收。2023年,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將繼續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在濱州市近海和城市水系放流半滑舌鰨、中國對蝦、草魚等苗種6億單位生物量以上,持續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助力海洋和漁業生態文明建設。
海陸共管,維護海上生產秩序。多年來。濱州市認真執行省、市兩級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工作要求,及時調度伏季休漁漁船停港情況,派出督導組到漁港、自然停泊點現場核驗船位信息,確保應休漁船全部回港休漁。嚴格漁船塢修轉港、參與科研調查等作業申請的審批,定期調度船位信息和工作狀態,嚴防漁船超審批范圍作業。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相繼開展了違規禁用漁具“清網”行動執法行動,確保濱州市海洋伏季休漁管理秩序穩定。今年,市海洋和漁業監督監察支隊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持續加大伏季休漁管控力度,嚴厲打擊海上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轄區海域安全穩定。
穩產保供,滿足水產市場需求。對于伏季休漁期水產緊張,大家不必有過多的擔心,冰鮮水產品和養殖魚類仍將持續供應,滿足市民餐桌需求。目前,全市養殖面積為136萬畝,其中,對蝦養殖面積80萬畝、年產13.3萬噸,貝類養殖面積35萬畝、年產22萬噸,僅4家海洋牧場今年預計可完成底播貝類20萬畝、吊養5萬畝。年內力爭新增設施化養殖面積100萬平方米,新增養殖產量100萬斤,并示范推廣魚蝦共生、蝦參混養等新技術、新模式,提高養殖單產。針對農村廢棄坑塘,擬投資2.2億元,實施3.5萬畝坑塘改造,發展水產養殖、休閑漁業,實現漁業增收、漁民致富。此外,濱州市還搶抓預制菜“新風口”,開發了鹽焗大蝦、海鮮佐餐醬、一鹵鮮鱸魚等具有濱州特色的水產預制菜百余款,極大豐富了群眾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