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焦裕祿奮斗了475天的地方。

        如今,我們穿行在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會看到,曾經大大小小的84座沙丘已變成了“綠色銀行”。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著蘭考鄉親們翻淤蓋沙,用柳編筐抬起一筐筐的膠泥,種下了2000多棵泡桐樹。

        焦裕祿走了,他親手種下的那棵樹苗還在,當年跟他一起種樹的人還在。這棵長在蘭考人心上的樹,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焦桐”。

        魏善民和他的父親堅守了56年,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天天守護著“焦桐”。

      焦裕祿用過的筐被他們珍藏

        近日,在山東衛視《傳家寶里的新中國》節目中,曾跟焦裕祿一起種下那棵樹苗的魏善民來到節目現場。他的傳家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柳編筐,他要分享的是焦裕祿和這個筐的故事……

      焦裕祿和他一起用這個筐來抬膠泥

      曾與焦裕祿一同勞動!魏善民回憶全村齊力治沙的故事

        “他是我們蘭考的恩人啊!我們在一起用它抬過膠泥。”魏善民依然清楚地記得焦裕祿是1962年12月6日調到蘭考縣的。這里每到春天就會刮大風,走在外面時,頭上身上全是沙土,回到家里時,廚房案板上也是沙土。“焦書記啥都沒看見,就看見沙丘了。我們大隊大大小小84座沙丘。”魏善民說。

        那時的蘭考風沙肆虐,一畝地只能收41斤左右的小麥。每年還要留出來年用的種子,留出喂牲口的部分。最后,一年一個人能分到的小麥只有13斤。

        為防治風沙,焦裕祿到蘭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淤蓋沙,用“扎針貼膏藥”的治理方式,帶領蘭考群眾廣泛栽植泡桐樹。

        “當時的沙土太厚,栽上去的樹很難成活。焦書記就想到把淤泥裝進筐里,再抬到沙土地里種樹,這樣樹就能栽穩了,水分也不會流失太多。”于是,柳編筐就成了當時家家必備的搬運工具。

        21歲的魏善民和焦裕祿分在了一組,這份特別的經歷,使他對這個柳編筐懷有深深的感情。“焦書記說,今年咱們栽了樹,下一年咱自己培養苗子。”就這樣,2000多棵泡桐樹迅速栽起來了,50多畝地上有了生態林。

        回憶起跟焦裕祿同吃同勞動的生活,魏善民說,焦裕祿不管好活孬活,拉糞、鋤地,他見活就干。焦裕祿鼓勵鄉親們加油干。“干了幾年之后就有吃的了,咱們會一年比一年強的!”焦裕祿對魏善民說,“小伙子,這邊什么都不爭,就爭個‘干’字。說干,幾年就好了;要不干,就受罪。”

      兩代人堅守56年守護“焦桐”

        經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蘭考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焦書記卻永遠地留在了那一年的沙土地中。

        1964年5月14日早上9點,焦裕祿同志去世。“他走的時候太年輕了,42歲!他把他的生命都獻給蘭考了。”魏善民說。

        在蘭考任縣委書記期間,當時的新聞干事劉俊生偷拍的三張照片成為我們緬懷焦裕祿非常珍貴的資料,其中有一張照片拍下了焦裕祿一手扶著樹苗的瞬間。如今這棵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被大家稱為“焦桐”。

        這是一棵長在蘭考人心上的樹,因為它是焦裕祿親手種下的。

        為了紀念焦裕祿,魏善民的父親義務管護這棵樹8年,直到管不動了,才把“焦桐”囑托給魏善民管護。

      魏善民講述焦裕祿在蘭考留下的4張照片

        今年77歲的魏善民就是“焦桐”的第二代守護人。不管刮風下雨,每天5點多,他都會騎著車子去“焦桐”樹下走一圈,為它培土、澆水、掃落葉,照看“焦桐”,給參觀的人們講述焦裕祿的事跡。

      2000多棵泡桐成了“綠色銀行”  

        48年來,魏善民樂此不疲,像照顧自己的親孩子一樣來保護“焦桐”。用他自己的話說,可把這棵樹給管到家了。

        但是2016年可把魏善民急壞了。那年4月,本是桐花飄香的季節,而“焦桐”一朵花都沒有開。經過咨詢研究,魏善民發現了問題,原來是地面硬化影響了根系的呼吸。于是,他找來水泥鉆,在地面上打了131個孔,扯來水管一個一個地澆水,每天澆灌6遍,連續澆灌5天后,把“焦桐”給救活了。

        2017年,魏善民用“焦桐”根培養出9棵幼苗,栽種在了蘭考泡桐林,如今9棵幼苗正茁壯成長。今年,“焦桐”56歲了,附近的泡桐林繁衍出二代、三代,成了蘭考的“綠色銀行”。這些樹木可以做家具、板材,還可以做樂器,如琵琶、二胡、古箏等,并出口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等。

      現在的蘭考綠樹成蔭 還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2017年3月,河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蘭考正式退出貧困縣。

        蘭考成為河南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這條脫貧之路是對焦裕祿精神最生動的踐行。3年脫貧7.7萬人,這份成績單是對焦裕祿同志最好的紀念。

        “焦書記是個好人,是山東人,淄博的。他全心全意為人民吶,光想著群眾,就沒想過他自己。群眾啥時候也不會忘記焦書記,不忘他實實在在為群眾干活。他死時太年輕,就撇下這一棵樹苗。”魏善民說,“只要自己身體好,我就想繼續把這棵樹看護下去;要是身體不允許了,就交給三兒子繼續把‘焦桐’照看好。”

        魏善民的三兒子說:“我會繼續把‘焦桐’照顧好,繼承爺爺和父親無私奉獻的精神。爺爺常說,焦書記是個好人,咱一定要把焦書記這棵樹照顧好,把焦書記的精神傳承下去。”

        傳承艱苦奮斗的“焦裕祿精神”

        人們不會忘記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他用生命詮釋了人民公仆好榜樣。

        “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巍巍矗立,詮釋著新中國“創業者們”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追求。

        人們也不會忘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到處洋溢著創業的激情:大慶石油會戰,“鐵人”王進喜成為一面旗幟;林縣人民開鑿“人造天河”——紅旗渠,成為億萬農民“愚公移山”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三線建設,吹響了西部開發的號角;屠呦呦和團隊成功研制出青蒿素,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年余攻關,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還在不斷突破。

        還有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的張富清,60多年來刻意塵封功績,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退伍后仍擔任村支書25年,帶領淄博市沂源縣張家泉村群眾治山治水、脫貧致富……

        一代又一代的接續奮斗,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著中國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齊魯網

      作者:崔維莉

      發稿時間:2019-10-12 16:56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线中文在线资源 官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久久男人中文字幕资源站| 办公室丝袜激情无码播放|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直接看的成人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88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